爱游戏体育-古稀剑客挥斥方遒 七旬长者誓战世锦赛

在常人眼中,七十岁或许意味着含饴弄孙、颐养天年的爱游戏体育闲适时光,但在江南水乡的一座老城区体育馆内,七十岁的陈鹤轩老人正手持长剑,在晨光中划破空气,剑锋所指,是他心中那个燃烧了六十余载的梦想——站上世界击剑锦标赛的舞台。

清晨五点半,当城市尚未完全苏醒,陈鹤轩已经出现在体育馆二层的剑道上,他身着雪白的击剑服,头戴金属网面罩,手持一柄保养得锃亮的花剑,身影挺拔如松,热身、步法练习、基本动作重复千百次……这套流程,他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五十五年。

“很多人问我,这个年纪为什么还要折腾。”训练间隙,陈鹤轩摘下护面,露出布满皱纹却目光如炬的脸庞,“击剑不是折腾,是生命的一部分,我的目标很明确——参加明年的世界击剑锦标赛元老组的比赛。”

这个在外人看来近乎疯狂的梦想,在陈鹤轩的生命轨迹中却有着清晰的脉络,十五岁那年,他在旧书摊上偶然翻到一本泛黄的《西洋剑术》,从此与击剑结下不解之缘,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没有专业教练,他就照着书本自学;没有正规器械,他用竹片削制剑身,用铁皮打造护手。

“那时候每天放学就跑到后山空地练习,邻居都以为我疯了。”陈鹤轩抚摸着手中专业的花剑,眼中闪过怀念,“但我就是着迷于这项运动蕴含的智慧与优雅,它不仅是体能的较量,更是脑力的博弈。”

青年时期,陈鹤轩曾距离专业队仅一步之遥,却因特殊年代的历史原因与机会失之交臂,此后数十年,他当过工人、做过教师,成家立业,养育子女,但击剑始终是他生命中不曾熄灭的火种,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,他总会找时间练习,哪怕只是在狭小的宿舍里重复几个基本动作。

“那些年确实艰难,”陈鹤轩的妻子李素珍回忆道,“家里经济不宽裕,他还要省下钱来订阅国外的击剑杂志,但我从没想过阻止他,因为看到他练剑时的眼神,就知道这是支撑他走过艰难岁月的精神支柱。”

退休后,陈鹤轩终于有了大把时间专注于挚爱的运动,他不仅坚持每日训练,还考取了教练证书,在社区免费教授孩子们击剑基础,更令人惊叹的是,从六十五岁起,他开始系统性地备战各类高龄组别击剑赛事,五年间已在全国元老击剑比赛中斩获三金两银。

“陈老的状态完全不像七十岁的人,”省击剑队退役运动员、现任陈鹤轩技术指导的刘教练评价道,“他的反应速度、战术意识和身体素质都保持得相当出色,特别是他的直刺技术,干净利落,很多年轻选手都比不上。”

通往世锦赛的道路充满挑战,元老组世锦赛的参赛资格需要通过一系列积分赛获取,这对高龄选手的体能、精力和财力都是巨大考验,陈鹤轩目前正在积极备战三个月后的亚洲元老击剑锦标赛,这是获取世锦赛积分的关键一战。

古稀剑客挥斥方遒 七旬长者誓战世锦赛

“我知道困难很多,”陈鹤轩坦言,“长途飞行、适应时差、高强度赛程,对我的身体都是考验,但我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,包括调整饮食结构、增加体能训练、与年轻选手切磋积累经验。”

他的训练计划表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日安排:清晨五点到七点技术训练,上午两小时体能训练,下午研究比赛录像和分析战术,晚上则进行柔韧性和平衡训练,除此之外,他还自学英语,以便在国际赛场上与各国选手交流。

陈鹤轩的追梦之路也感染了身边许多人,他所在的社区体育馆专门为他延长了开放时间,几名体育大学的学生自愿担任他的陪练,一家运动品牌为他提供了专业装备支持,更令人感动的是,在他的影响下,本地已有二十多位退休人士加入了“银发击剑团”,每周固定时间一起训练。

“陈老师向我们证明了,年龄只是数字,”六十三岁的退休教师张明华说,他三个月前开始跟随陈鹤轩学习击剑,“看到他矫健的身影,我们都觉得自己也年轻了许多。”

古稀剑客挥斥方遒 七旬长者誓战世锦赛

体育科学专家王志强教授认为,陈鹤轩的现象反映了当代老年人生活观念的转变:“随着健康寿命延长和社会观念更新,越来越多老年人拒绝被年龄定义,选择追求自己的激情和梦想,这种积极老龄化的态度,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。”

对于即将到来的资格赛,陈鹤轩心态平和:“结果当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享受整个过程,站在剑道上,与对手互相致敬,然后全神贯注地博弈,那种感觉无比美妙,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,告诉所有同龄人,七十岁依然可以追逐梦想,依然可以挑战自我。”

夕阳西下,训练馆内再次响起剑刃相击的清脆声响,陈鹤轩的身影在斜阳中拉长,每一剑刺出都凝聚着半个多世纪的执着与热爱,明年的世锦赛或许只是他人生旅程中的一站,但这份古稀之年仍勇于追梦的精神,已经超越了奖牌与名次的意义,成为激励更多人的力量源泉。

“只要还能拿起剑,我就会继续战斗下去。”陈鹤轩说,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,那里有他梦想的赛场,也有他不设限的人生。

发表评论